土木水利,第41卷第二期(2014.4)-因应规范发展潮流之配筋细节探讨
我国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的配筋处理与应用往往依循着耐震规范的演进而发展,早期结构设计配筋是以工作应力的弹性设计为基础进行考量,此时尚缺乏韧性发展的概念。而随者ACI 318设计规范的引入,设计规范开始进入强度设计法的应用,在构件细部设计上亦开始考虑结构非线性行为的可能破坏模式。但因ACI等美系配筋细节相较于日本体系的配筋应用,其图说较少标准化的规定,故早期RC工程的配筋细节与施工应用常受到日本钢筋工程翻译书籍影响,使相关配筋工程的施工处理受到日系的影响颇巨。此种设计规范依循美国ACI 318但施工细则另依循日规的特殊现象,常造成施工实务的差异与困扰。由于日本早期结构韧性细节的考虑不若美国的考虑详尽,且坊间的许多配筋施工的书籍因较为老旧而不合时宜,加上美、日配筋细节受到韧性要求的不同而有落差,日系的许多配筋细节未必符合我国RC设计的要求。
由于台湾地处高地震危害的区域,RC结构的配筋细节极其重要,但鉴于符合我国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的配筋施工参考书籍较少,为期能正确落实配筋施工品管工作,中华民国结构工程学会等单位于去年底共同编著出版“房屋结构钢筋施工纲要与品管”乙书,针对我国规范的内容,将RC结构的耐震细节、材料及各部构材的施工处理流程及配筋施工等常见问题进行说明。本文将配合其韧性相关配筋细节部分,说明其因应规范发展的演进背景与设计考量。
由于台湾地处高地震危害的区域,RC结构的配筋细节极其重要,但鉴于符合我国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的配筋施工参考书籍较少,为期能正确落实配筋施工品管工作,中华民国结构工程学会等单位于去年底共同编著出版“房屋结构钢筋施工纲要与品管”乙书,针对我国规范的内容,将RC结构的耐震细节、材料及各部构材的施工处理流程及配筋施工等常见问题进行说明。本文将配合其韧性相关配筋细节部分,说明其因应规范发展的演进背景与设计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