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結構建築與非結構性牆壁之接合型式研究

九二一地震後,台灣中部地區RC 構造物大量受損,因而鋼構建築物在震後之房屋市場被大量採用,SRC 造或SS 造之構造型態成為房屋市場上銷售之最大賣點。然而在主要結構構件(梁、柱)耐震性能提昇的同時,其附屬的外牆、隔間牆、隔戶牆等非結構性牆體卻未能配合耐震性能的提昇而進行全面整合。因此除少數豪宅將外牆改用預鑄式帷幕牆,內牆改為輕質隔間牆外,大多數的鋼構住宅建築其內、外牆之施工方式卻仍採用傳統RC 結構的施作型式,以現場組模澆置的混凝土外牆及1B 或1/2B 磚牆或場鑄的混凝土內牆作為壁體系統。然而這些非結構牆體與鋼結構的梁柱接合處將因材質的相異而形成一個天然界面。在中小地震下,當房屋造成少量的彈性變形時,此界面卻因其材質差異的特性而容易產生裂縫。一旦外牆產生此類界面裂縫,在台灣這種潮濕多雨的環境下,極易造成滲水或漏水的現象而引起住戶的抱怨。


相關連結
http://www.tiscnet.org.tw/document/tisc_120.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