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水利,第41卷第二期(2014.4)-因應規範發展潮流之配筋細節探討

我國鋼筋混凝土房屋結構的配筋處理與應用往往依循著耐震規範的演進而發展,早期結構設計配筋是以工作應力的彈性設計為基礎進行考量,此時尚缺乏韌性發展的概念。而隨者ACI 318設計規範的引入,設計規範開始進入強度設計法的應用,在構件細部設計上亦開始考慮結構非線性行為的可能破壞模式。但因ACI等美系配筋細節相較於日本體系的配筋應用,其圖說較少標準化的規定,故早期RC工程的配筋細節與施工應用常受到日本鋼筋工程翻譯書籍影響,使相關配筋工程的施工處理受到日系的影響頗巨。此種設計規範依循美國ACI 318但施工細則另依循日規的特殊現象,常造成施工實務的差異與困擾。由於日本早期結構韌性細節的考慮不若美國的考慮詳盡,且坊間的許多配筋施工的書籍因較為老舊而不合時宜,加上美、日配筋細節受到韌性要求的不同而有落差,日系的許多配筋細節未必符合我國RC設計的要求。
由於台灣地處高地震危害的區域,RC結構的配筋細節極其重要,但鑑於符合我國鋼筋混凝土設計規範的配筋施工參考書籍較少,為期能正確落實配筋施工品管工作,中華民國結構工程學會等單位於去年底共同編著出版「房屋結構鋼筋施工綱要與品管」乙書,針對我國規範的內容,將RC結構的耐震細節、材料及各部構材的施工處理流程及配筋施工等常見問題進行說明。本文將配合其韌性相關配筋細節部分,說明其因應規範發展的演進背景與設計考量。